前陣子寒流來不少人因為急性心血管疾病去世,其中,心律不整是導致青壯年猝死的主因,但往往猝死來的又急又快,很難預防。
而現在智能穿戴很方便,像是 Osmile Watch 「心電圖應用軟體」和「心律不整通知軟體」雖然可方便自主健康管理。但比起這些穿戴式裝置,醫院裡的心電圖還是能提供更詳細的資訊。
青壯年人發生猝死,最有可能的原因是「心律不整」。正常狀況下,人體的心跳為每分鐘 60 至 100 下,若心臟電流傳導系統被各種可能因素所擾亂,導致心跳太快、太慢、不規律等狀況,就稱為「心律不整」,病人會出現心悸,心跳加速的感覺。
大約有 20% 的心律不整屬於惡性,像是心房、心室顫動等,惡性心律不整容易產生血栓,這一類病人的中風機率是一般人的 5 倍。
高風險的族群像是常常需要熬夜、作息不規律、三高、有心臟疾病家族史的人,如果有出現胸悶、心悸的情況, 應快撥時間趕快就醫檢查。
偶像實力派金曲歌王蕭敬騰,日前在臉書發文證實突然昏倒好幾分鐘,在感到胸悶,眼前一片黑後即陷入昏睡,意識恢復後還是感到全身無力,還有嘔吐、手腳發麻等症狀,就有在醫院進行24小時持續性心電圖檢查。
心電圖是一個普遍的健康檢查項目,是將心臟肌肉收縮時所發生的微弱電流變化,記錄成波形,並藉此了解心臟的功能。它可以無痛、無創傷地重複檢查心臟的心肌電位活動,來診斷心律不整及心肌受損的程度和心室的功能結構,對於心臟基本功能及其病理研究方面,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然而你知道嗎?心電圖健檢有分靜態、運動和持續性心電圖三種喔。
1.靜態心電圖:靜態心電圖是在檢查者休息的靜態下,躺在床上並在胸部及手腳四肢等6處接上電極,用儀器紀錄心肌的電位變化,來檢測心臟是否有所異常。靜態心電圖檢查優於聽診器辨別心跳,可以檢測出心律不整、心房心室肥厚或心肌缺氧、狹心症、肺動脈栓塞,甚至心肌梗塞。但有時心臟病變者的靜態心電圖仍會顯示正常,所以要搭配臨床症狀及其他檢查來確診。
2.運動心電圖:運動心電圖是利用腳踏車或跑步機讓檢查者進行約10分鐘左右的運動,藉由速度或坡度的改變,觀察受測者的心肺功能、血壓和心跳的變化。因為運動時會增加心臟的耗氧量,有些輕度的心律不整、冠狀動脈狹或血管阻塞的人,在運動時將無供給足夠的血量和氧氣,也就是在運動的時後才會顯現出心電圖的變化,而靜態心電圖有時無法觀察記錄異常狀況,所以需要進行運動心電圖的檢測,輔助醫生判斷病人是否有缺血性心臟病。
若是平時呼吸就會喘或膝關節、腰部、腿部不舒服的受測者,醫師通常則會使用增強心臟收縮的藥物搭配心臟超音波或是靜脈注射血管擴張劑搭配核醫心臟檢查,觀察心臟是否有缺氧的變化。
此外,若受測者在作運動心電圖時,感覺身體有不適,須立刻停止檢查並通知進行檢查的醫護人員,在原地休息5~10分鐘,待身體恢復到原本休息的狀態再離開。因為若有不穩定型心絞痛或心律不整者,可能會在進行檢測時意外猝死。
3.24小時持續性心電圖:24小時的持續性心電圖,有別於靜態與運動心電圖,是醫師為了要掌握心臟病發作的時機,而在受測者的胸前貼上7個電極片,再接在類似隨身聽的小型可攜帶式心電圖儀器上,紀錄24小時日常生活中的心電圖變化。
24小時持續性心電圖通常用來評估植入心律調節器及服用心律不整藥物者的功效,或是適用於復發性昏厥和陣發性心律不整者的診斷。而有些人可能幾天才會出現一次胸痛或胸悶的狀況,這時醫師會建議使用連續監測7天的心臟事件記錄器,來輔助診斷病情。
一般而言,靜態心電圖是從30歲開始就應每年做一次的常規性檢查,而運動心電圖是從30歲開始是每兩年要進行一次,40歲以後則增加為每年檢測一次。而對於已經有胸痛、胸悶、呼吸困難、心絞痛或心臟病家族病史者,或是有三高、糖尿病及抽菸習慣的人,應每年檢測靜態和動態心電圖,及早發現心臟問題及早治療。
Osmile ECG300 (非醫療器材), 提供專業簡單便利 ECG 參考數據, 不可作為醫療用途